我们如何领受神的应许?

马克提了一个很棒的问题: 我有一个关于我们要“相信耶稣(赐予者)得到永生的应许(恩赐)”的基本陈述的问题。我们必须相信神的每一个应许才能得到它们吗? 还是只有永生的应许才是这样? 你认为《圣经》里有多少应许? 我猜有成千上万个。要知道所有的预言都是应许。 一个叫埃弗雷特·R·斯道姆斯的人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计算了所有的应许,得出了8810个,具体如下:上帝对我们的应许,7487个;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应许,991;人对神的应许,290个;还有其他几种组合。请看这里的一篇关于他研究的文章。这篇文章说,《圣经》中应许的数量估计在“3000到30000之间,这似乎有点过高,因为《圣经》中有31173节经文”i。 我认为神的应许有时是无条件的,有时是有条件的。 无条件应许的例子是所有关于耶稣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的预言。彩虹的应许——上帝将维系地球——这是无条件的。天地将消逝的应许是无条件的。我估计神的应许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是无条件的。 有条件的应许有很宽泛的条件。 唯一仅仅靠信心获得的有条件的应许就是永生的应许。然而,这里的确包含两个应许。一个应许是,当我们相信耶稣有永生的那一刻,我们就永远有保障。另一个应许是,只要我们继续相信祂对信徒的永生的应许,我们就仍然确信我们有永恒的命运。 以下是一些不同的应许及其对应的条件: 应许 条件 与基督一同作王 坚持承认基督(《提摩太后书》2:12)。 隐藏的吗哪 坚持承认基督 生命树的权柄 坚持承认基督 特殊的白石 坚持承认基督 被基督赞赏 坚持承认基督(《马太福音》10:32) 在天上积蓄财宝 提前积蓄(《马太福音》6:19-21) 祷告蒙垂听 善待你的配偶 食物得饱 殷勤做工 圣灵的果子 靠圣灵行事(《加拉太书》5:22-24) 罪得赦免 承认你的罪并行走在光中 得长寿 尊敬顺从你的父母(《以弗所书》6:1-3) 双倍的荣耀 在教会里作长老的好好治理。 上帝的恩典 谦卑(《雅各书》4:6) 生活的改变 让你的思想被神的话语更新。 在基督台前羞愧 没有坚持常住在基督里面 被基督指责 不再盼望基督的再来。 还有更多的应许和条件。我鼓励你创建自己的清单,并在主日学和《圣经》学习中与他人分享。除了几个例子外,我没有指出这些应许和条件是在哪里找到的。我鼓励你们自己去查一下。 神有条件的应许通常是通过遵守神告诉我们的来获得。顺服神对我们有好处。不顺服神对我们是不好的。神的应许既祝福顺服的人,也咒诅悖逆的人(参《利未记》26章;《申命记》28).ii   i神所记载的历史,不都是隐含的应许吗? 他们真的发生过吗?我想说,《圣经》的历史和预言本质上都是应许。因此,在一节经文中可能有多个应许。例如,《创世记》1:1的应许:1)天地是被创造的;2)神是独一的创造者;3)创造的时间是“太初”。我不认为斯道姆斯会把历史和预言当作应许。因此,《圣经》中应许的数量可能远远超过8810个。 ii虽然这些章节是关于以色列的,但它们适用于今天的信徒和国家。祝福与诅咒的主题也出现在《新约》中。 _________ 鲍勃·威尔金(Bob Wilkin)(达拉斯神学院神学硕士,博士)恩典福音派协会(Grace Evangelical […]

戴上合适的眼镜(《罗马书》8:11)

我在一个军队中担任牧师才不到一周的时候,就被告知需要通知一位士兵,他亲近的家人去世了。我当时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Fort Bragg)的基地,而那个士兵则在树林里和他的部队在一起。 我让一个司机用一辆军车把我送到那个士兵所在的地方。当我们到达时,月亮和星星都没有出来,森林非常茂密。天非常非常黑。一个中尉在路上迎接我们,带我去那个士兵所在的地方。我毫不夸张地说,当我们进入树林时,我什么也看不见。那个中尉戴着一副夜视镜,领着我深入森林。他能看到我们行进的地方,也能看到其他我看不见的东西。他的头盔后面有两小块反光胶带,我可以通过胶带来跟随他。 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中尉告诉那个士兵牧师想和他谈谈。毫无疑问,那个士兵很担心我会对他说什么。当我告诉他,他所爱的人已经去世时,我看不到他。我不知道他是什么反应。我想象着他独自一人坐在黑暗中,在他生命中这个可怕的时刻,他得不到任何安慰。我为他感到难过。 然后中尉把他的夜视镜给了我。我戴上眼镜,发现自己严重误解了眼前所发生的事情。我看见那个士兵的三个战友搀扶着他。我都不知道他们在那里。 你知道吗?我们可以看《圣经》,却看不见我们眼前的事情。这种事经常发生。当发生这种情况时,读者需要一副属灵的眼镜来帮助他看清眼前的事情。 在《罗马书》8:11中,保罗写道:“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我最近读过一本书,其中提到保罗的这节经文是在说如果你是基督徒,那么当基督再来时,你将从死里复活。这是理解这节经文的一种典型方式。《罗马书》的一本流行评注就是一个例子。在评论8:11时,它说:“住在身体里的圣灵是信徒未来复活的担保”(Mounce,《罗马书》,180页)。 但是《罗马书》8:11根本不是在谈论信徒将来的身体复活。它是在谈论我们作为信徒 “现在”的经历。如果我们作为信徒行走在圣灵的能力中,圣灵“现在”将把属灵的生命赐给我们的肉体。这不仅仅是个人的理解。上下文也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只有当人们看这节经文而不考虑上下文的时候,他们才会看不出是这一页上讲得是什么。他们看到这句话,“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并且从典型的基督徒视角去理解它,也就是当基督再来时,信徒将从死里复活。 这是一个美好的真理,但是《罗马书》8:11在教导另一种美好的真理。作为信徒圣灵的能力住在我们里面。祂给予我们生命——经历一个丰盛的生命——现在就给我们可怜的、必死的身体,因为我们靠着他的大能而活。如果你看不见这一点,我有一个建议。回头看看保罗在《罗马书》8章中讨论的内容。当你这样做就好像你戴上了一副夜视镜,现在可以看见之前不能看见的东西了。

大多数比喻是关于救恩的,还是作门徒的?

安德鲁提出了一个关于比喻的好问题: 我的朋友说,大多数比喻都是关于救恩的,《新约》中的主题是救恩。我认为大多数比喻都是关于团契的缺失的。在你看来,主要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互联网搜索可以发现,关于人们认为主耶稣讲了多少比喻存在很大的差异。我找到一篇文章是说主耶稣讲了46个比喻(见此处)。另一篇说是43个(见此处)。Gotquestions.org列出了37个(见此处)。 36是一个不错的数字,因为我不会把对羊和山羊的审判(《马太福音》25:31-46)算作比喻,而Gotquestions.org却算了。和他们一样,我也不会将关于富人和拉撒路的(《路加福音》16:19-31)故事算作比喻。 为了这篇博客,我思考了一半的比喻。也许之后我会分析另外的18个,但我认为这18个足以回答安德鲁的问题。 以下是我如何从救恩和作门徒的角度来分解这些比喻的: 救恩的比喻 一个也没有。没有一个比喻是传福音的。有些确实既暗指救恩又暗指作门徒多。你可以从下文看到。但没有一个比喻是专门指从永恒的定罪中拯救出来的。 作门徒的比喻 寻找珍珠(我们是商人;我们买的是天国的基业,就是与基督一同掌权。进入天国是仅凭着信心获得的免费礼物),丢失的羊,丢失的银币,浪子回头,葡萄园里的雇工,忠心和不忠心的仆人,聪明和愚拙的童女(十个童女),十锭银子,按才干接受托付,污灵返回i的比喻。 涉及救恩和作门徒的比喻 撒种的比喻,麦子和稗子,婚筵,两种根基,以及坐在街市上的孩子ii(麻木的世代)。 天国的比喻 耶稣的一些比喻是关于即将来临的天国的。它们告诉我们天国即将到来,耶稣是国王,并且祂买下了这个国度。这些比喻包括撒种的比喻iii ,藏在田里的财宝(耶稣是那个人;他买下了天国),和芥菜种子的比喻。 有一些比喻暗示或陈述了救恩是通过信心获得的,但是他们没有给出足够的细节来说明一个不信的人是如何得救的,因为他们没有详细说明耶稣是永生礼物的赐予者。我列出的“既涉及救恩又涉及作门徒的比喻”可以被理解为教导所有相信耶稣的人都有永生;然而,我们必须将《约翰福音》的教导带入这些比喻,以获得这样的理解。 __________ i《马太福音》12:43–45;《路加福音》 11:24–26。第一世纪的那一代犹太人就像一个身上的污灵被赶走的人。他们有机会摆脱束缚而自由地生活。然而,如果他们拒绝耶稣和祂的信息,他们之后的状态会比耶稣教导他们之前更糟。 ii 《马太福音》11:16-19;《路加福音》7:31-32。这个比喻非常难以解释。我认为很可能的解释是主耶稣和施洗约翰代表吹笛的孩子,但没有观众跟随音乐跳舞。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无论这个信息是传福音的还是以门徒为目的的。他们都拒绝了施洗约翰和主耶稣所传讲的。 iii 《马可福音》4:26-29。一些评论家认为这个比喻是关于传福音的。其他人认为它是指信徒的属灵成长。但最有可能是它指的是天国的来临。

灵性的煤气灯

在1944年,由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主演的电影《煤气灯下(Gaslight)》上映了。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看起来善良而有爱心的男人。然而,随着电影的发展,逐渐显现出她的丈夫并不是他表面所展现的那样。他悄悄地将房子里的物品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还不断地打开和关闭煤气灯。当妻子提到这些奇怪的事情时,他说服她认为这是她想象出来的事情。慢慢地,这个可怜的女人开始质疑自己和自己的理智。最终,他说服她让她相信自己已经疯了。 “煤气灯效应” 这个心理学术语就是基于这部电影而来的。它指的是施虐者通过声称受害者的合理担忧是微不足道或根本不真实的方式,使受害者他或她感到不稳定或不理智。换句话说,被“煤气灯效应“意味着在心理上被操纵,让你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而客观真理是错误的。同样的原则也可以在属灵的世界中找到。以跟随主并做好事为特征生活的人常常会被重新定义为邪恶(《以赛亚书》5:20)。如果信徒不小心,他们可能会被操纵认为他们做好事是错误的。 例如,在今天的美国,如果你不支持LGBTQ【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跨性别者(transgender)和酷儿(queer)的英文字母缩略词】群体,你经常会被贴上缺乏爱心或分裂的标签——即使在一些基督徒中也是如此。我们被告知基督爱每个人,如果没有爱,我们就像敲响的铜锣(《哥林多前书》13:1)。因此,有人主张教会应该接受和支持同性恋社群。如果你不这么做,人们会质疑你的精神是否健全。有人会说,教会只是糊涂了,原文并没有说同性恋是错的,我们需要在21世纪的背景下重新评估这个问题。就像电影中一样,客观的真理被移动了,上帝话语的光变得黯淡无光。 灵性的煤气灯效应也可能发生在人们追求健全的教义的时候(《提摩太后书》2:14-15)。许多人说我们不应该因教义而分裂。今天 “不惜一切代价团结一致”的合唱响彻整个教堂。包容性受到赞扬,而对在健全教导上的分歧则被贴上了争议性和非理性的标签。揭穿假教师的信徒被定义为过于挑剔,甚至精神不稳定。 可悲的是,这种对经文的曲解会让忠实的信徒开始怀疑自己。因此,就像英格丽·褒曼的角色一样,当无数好心的基督徒提出教义上的担忧时,被“煤气灯效应“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这样的结果是,许多信徒在自己的属灵的健全上开始产生质疑。 我们要如何避免这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呢?使徒彼得在《彼得前书》3:14-17中提供了一些建议: 即使你们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 只要心里奉主基督为圣,尊他为主。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理由,要随时准备答覆; 不过,要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要存无亏的良心,使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使那些凌辱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上帝的旨意若是要你们因行善受苦,这总比因行恶受苦好。 使徒彼得在写给受迫害的信徒的信中一直在讨论试炼在基督徒生活中的作用(1:6-7)。在这个特别的段落中,使徒谈到了被诽谤和被反对的特殊苦难(第14和第17节),这是苦难一种形式。我们可以从这段经文中得到的第一个教训是,信徒可以预料到因顺从主而受到讥笑。知道忠诚经常会被诽谤,当然也会帮助我们区分真相和煤气灯效应。在《马太福音》5:11-12中,我们读到了主在登山宝训中关于这个原则所说的话: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迫害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要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很多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迫害他们。 请注意,主和使徒都说,当你的好行为被辱骂,被各种恶言攻击你时,忠心的信徒是有福的(也见《彼得前书》3:9)。在这两种情境中,都在教导奖赏的教义。那些面对这种嘲笑和诽谤的信徒得到了应许,他们将在未来的国度中得到奖赏。这是我们可以从这段经文中得到的第二个教训。受苦的信徒可以确信那些针对他们的谎言总有一天会被揭示出来,当基督再来时,他们将被证明是正确的,并得到奖赏。 最后,在第16节,彼得谈到要有无亏的良心。当信徒遭受这样的嘲笑和诽谤时,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并相信谎言。然而,通过心里奉主基督为圣(第15节),而不是关心人们说什么,可以获得无亏的良心。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顺从主,按照祂的话语行事总是正确的,即使世界试图说服我们不这样做。 简而言之,避免灵性“煤气灯效应“的最佳方法是认识并坚守上帝的话语中的真光。

难道我们都怀疑我们的救恩吗?

保罗问道, 你说确信是得救信心的本质。如果它是建立在确信的基础上,那就没有怀疑的余地了。你如何知道自己真的相信了呢?确信似乎是相对的,像情感一样时好时坏。从经验角度看,我们都会有疑虑。如果你告诉我得救信心的本质是不要想到斑马,我会第一时间想到斑马。如果你告诉我得救信心的本质是确信,我会第一时间怀疑自己的确信。信徒对确信有客观的理由,并且应该在确信中安歇,但说这是得救信心的本质,但却具有讽刺意味地种下了怀疑和焦虑。我真的很喜欢你的播客,我只是对这种确信的观点感到困惑。 确信是相信的同义词。相信耶稣从死里复活就是确信祂确实这么做了。所有确信都是相信。确信我们的救恩就是相信我们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了。 确信和怀疑不能同时存在。但确信后可能会伴随着怀疑。 我们并不是说一个有怀疑的人从未重生过。我们所说的是,当有人怀疑时,他就没有在相信。然而,如果他曾经相信耶稣得永生,那么他仍然是永远安全的。一个人在相信的瞬间就重生了,而不是发生在结束了相信的一生之后。相信可能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救恩不会失败,因为主耶稣担保了它。 什么是真正的相信?你真的相信2 + 2 = 4吗?你真的相信乔·拜登是总统吗?你真的相信重力存在吗?没有人会问这些问题。也没有人会问他是否真的相信耶稣在伯利恒出生,祂在拿撒勒长大,祂为我们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祂从死里复活,或者祂还会再来。 传道者们通过提出两种信心的观点——真正的得救信心和非真正的、非得救的信心,来让你怀疑是否得救。《圣经》中不存在两种信心的概念。所有信心都是信心。 如果我说确信耶稣是童贞女所生的是祂是童贞女所生的信心的本质,没有人会质疑这一点。显然,如果我怀疑祂是否是童贞女所生,那么我就不再相信祂是童贞女所生的了。我可能过去相信过。对于确信的任何事情是真的也是如此。如果我不再确信某事是真的,那么我就不再相信它了。 最后,为什么保罗或其他人在听到我们说因为对基督的信心,一个人必须确信他的永恒的命运安全的时会怀疑他们的救恩呢? 保罗的推理似乎是这样的: 大前提:为了保持永恒的生命,一个人必须持续相信耶稣。 次前提:我经常会怀疑耶稣是否一次拯救了我就代表永远拯救我了,但怀疑不等于不信。 结论:即使我怀疑自己是否得救,我仍然是得救了的。 这个结论毫无意义。当保罗怀疑他的救恩时,他是不确定他的救恩的。 他的这三个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不需要持续地相信耶稣才能保住永生。一旦我们相信,我们就永远得救了。看起来保罗已经被主权救恩(Lordship Salvation)所迷惑,后者说一个人必须坚持相信和有好行为,才能获得“最终的救恩”。这导致他顺理成章地认为怀疑不等于不信。这对他很重要,因为他相信一个人不是在某一时刻得救的,而是在之后的一生中持续相信才能得救。 我劝告保罗和所有有怀疑的人带着祷告的心来读《约翰福音》。真的就那么简单吗,相信耶稣就会有不会失去的永生?(《约翰福音》3:16; 4:10-14)?如果是这样,那么在我相信的瞬间,我知道我是永远安全的。尽管后来我可能会怀疑,但是有什么会让我怀疑上帝呢? 怀疑自己的救恩最好的方法就是听从主权救恩和行为救恩的传道者和教师。他们认为怀疑自己的救恩是好的。这会让你有动力去服侍,以便有一天能够获得最终的救恩。 下个月将是我属灵重生的第五十周年。在这段时间里,我从未怀疑过我的救恩。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救恩是建立在神对祂的应许的信实上,而不是我对任何事情的忠心上。祂担保了我的救恩。想要怀疑这一点,我就需要怀疑他的可信度。这对我来讲说不通。 我知道我们生活在后现代文化中。许多年轻人被骗说:“我们对ʻ任何事情都不确定ʼ。”他们会说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存在,世界是否存在,或者任何事物是否存在。这种哲学在道德上和理智上都是站不住脚的(bankrupt)。我思故我在。我知道我存在,因为我有感知,我可以看到上帝的创造,这让我相信祂的存在(《诗篇》19:1)。 祷告。寻求真理。如果你敞开心扉,上帝会让你确信信徒有永生的应许。 ___ 鲍勃·威尔金(Bob Wilkin)(达拉斯神学院神学硕士,博士)恩典福音派协会(Grace Evangelical Society)创始人及执行主任,聚焦恩典电台(Grace in Focus Radio)联合主持人。他同妻子莎伦(Sharon)住在德州高地村(Highland Village, TX)。鲍勃最新的书有《在一百节经文中的“单凭信心”(暂译)》(Faith Alone in One Hundred Verses)和《回转来活:悔改的力量(暂译)》(Turn and Live: The Power of Repentance)。

主耶稣曾经教导过单单因信称义吗?(《路加福音》18:9- 14)

“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甘卑微的,必升为高。” (《路加福音》18:14)。 上个星期天在教会,我听了一场关于《路加福音》18:9-14,即法利赛人与税吏的比喻的精彩分享。传道人正确地看到法利赛人自以为是的态度和税吏谦卑的态度。他提出,那个税吏当天因信称义了。他的谦卑表明他是相信耶稣得永生的。 我一直持有这个观点,直到大约2008年,那时我已经毕业于达拉斯神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82年)和博士学位(1985年)。如果那个税吏是因信基督而被称义,那这种观点是正统的。但我不再认为这是这段经文所教导的内容。 我当时接到了雷内·洛佩兹(Rene Lopez)博士的电话。艾尔·巴尔德斯(Al Valdes)当时正在完成他关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注释。雷内和艾尔那时已经花了很多时间讨论《路加福音》18:8-14和其中提到的义。 雷内坚持认为,当主说税吏离开圣殿时,他并没有在神面前讨论辩论称义的问题。 他花了大约半个小时进行激烈的辩论,才说服了我。我一开始很固执。但如果你认识雷内,你就知道他是一个出色的辩论者。 以下是他引用的证据: 主耶稣在四福音书中没有在其他地方说过任何可以被解释为教导单单因信称义的话语。 他在福音书中只使用了“称义”(dikaioō)这个词六次。他说智慧被“她的儿女”称为或辩护为义(英文版本直译)(《马太福音》11:19;《路加福音》7:35)。主提到了未来的审判,《马太福音》12:37中说到,可能包括审判台和白色大宝座的审判,他说当信徒和非信徒根据我们的行为受到审判时,我们的言语将在我们的奖赏程度(信徒)或痛苦程度(不信徒)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主耶稣的说法,神自己被税吏所称义或辩护为义(《路加福音》7:29)。一个律法师来见耶稣,想试探耶稣,就对耶稣提问:“谁是我的邻舍呢?”来自证明自己有理(《路加福音》10:29)。耶稣斥责法利赛人,说:“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或辩护]为义的,你们的心,上帝却知道;”(《路加福音》16:15)。 在四福音书中,主没有引用,使用过名词“称义”(dikaiosunē)这个词。 他没有在《约翰福音》中使用“称义”这个词,这是《圣经》中唯一一卷用于传福音的书(《约翰福音》20:30-31)。 相比之下,主耶稣在福音书中共提到了二十六次“永生”或“永远的生命”(其中十七次出现在《约翰福音》中)。他还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五次使用了“生命”这个词,以指代永生(《马太福音》7:14;18:8;19:17;《马可福音》9:43, 45),并在《约翰福音》中十七次使用了“生命”这个词。(1:4,2次; 3:36; 5:21, 24, 40; 6:33, 35, 48, 53, 63, 2次; 8:12; 10:10; 11:25; 14:6; 20:31). 在《路加福音》18:9-14中,称义的条件不是对因信基督而有永生。相反,是谦卑:“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凡自卑的,必升为高。”在《约翰福音》中或在所有书信中,我们从未被告知谦卑的人拥有永生。相反,我们被告知神拒绝骄傲的人,但赐恩给谦卑的人,这关系到我们目前的境况是蒙福还是被咒诅,而不是我们永恒的命运(参阅《雅各书》4:6;《彼得前书》5:5)。 在《路加福音》18:14中,明显的观点是税吏有一种让主喜悦的态度,而不是法利赛人。他回到家之前在主面前被称义,关于他的态度。他永恒的命运不是问题,重点是他当时对基督的认可或不认可。 向神呼求怜悯并不会使任何人得永生。这是一个好行为。它可能会引导一个人在回应神的呼召时寻求神。它也可能会是他后来重生的一个结果。当然,一个重生的人也可能向神呼求怜悯。但要得救,人必须相信那位给予上帝礼物的赐予者,那就是永生(《约翰福音》3:16;4:10-14)。在《路加福音》18:9-14中,既没有提到这个礼物,也没有提到这位赐予者。 _________ 鲍勃·威尔金(Bob Wilkin)(达拉斯神学院神学硕士,博士)恩典福音派协会(Grace Evangelical Society)创始人及执行主任,聚焦恩典电台(Grace in Focus Radio)联合主持人。他同妻子莎伦(Sharon)住在德州高地村(Highland Village, TX)。鲍勃最新的书有《在一百节经文中的“单凭信心”(暂译)》(Faith Alone in One Hundred Verses)和《回转来活:悔改的力量(暂译)》(Turn and Live: The Power of Repentance)。

真理也很重要

今天在基督教圈子中,一个常见的说法是基督徒应该彼此相爱。他们需要抛开分歧。我们被告知我们应该爱每个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尤其应该爱志同道合的信徒。目前看来,基督徒之间的差异使他们无法彼此相爱,这被视为一种耻辱。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观点包括这样的主张:如果我们允许的话,教义能抵挡爱。 这种观点认为,真理应该退居次要地位,应该以爱为重。我们可以在真理上意见分歧,只要我们彼此相爱。 《约翰二书》是一个小书卷,但它的开篇对这个讨论特别相关。在前四节中,约翰五次提到了真理。其中两次,约翰将真理与爱结合在一起。他写信给一间教会和它的成员(“蒙拣选的太太和她的儿女们”)。他说他以真理爱他们(love in truth)(第1节)。他评论说,不仅他有这种感觉,还有那些认识真理的人也有(第1节)。约翰提到真理在我们里面存在(第2节)。恩典、怜悯和平安来自父和基督,“在真理和爱中”(第3节)。最后,他说那个教会的成员们都在真理中行走(第4节)。 这里的“真理”显然是在早期的《约翰一书》中讨论的教义。包括威胁约翰的读者们的假教师所否认的一些真理,比如耶稣是基督,我们在祂里面有永生。 无论我们怎么说这真理,显然这真理对约翰来说是重要的。他爱这个教会,但他是在这个真理中爱他们。他们相信什么以及他们如何回应这个信仰都是至关重要的。当他说那些“认识真理”的人与他对这个教会的看法相符时,他指的是那些已经遵守上帝所启示的成熟信徒(《约翰一书》2:3-4,13)。对其他信徒的爱都源于这种知识(《约翰一书》4:7-8)。 基督徒从上帝和基督那里在“真理和爱”中经历恩典、怜悯和平安。你是否注意到约翰首先提到了真理?他不仅说真理和爱是相辅相成的;他进一步说,如果没有真理,我们就不能展示成熟的基督徒之爱。难怪约翰在他的介绍中说他很高兴知道他们在真理中行走(生活)。 对于这些事情,我们可以说什么?毫无疑问,教义是重要的。是的,我们要爱每个人。这意味着我们要为他们寻求最好的。但对于那些否认基本教义的人来说,什么是对他们最好的呢?对于那些做传福音工作的人又如何呢?这些信息否认了约翰所谈到的真理。对于那些从未理解这些概念的人来说,如果我们不指出他们的错误,我们是否在爱他们? 在这里,关于爱和真理还有另一个通常没有被讨论的要素。虽然基督徒被呼召要爱他人,但是否可以明显看出存在不同程度的爱?上帝爱世界(《约翰福音》3:16),当然爱祂的儿女。但可以说上帝以一种比其他更伟大的方式爱某些人。在《约翰福音》14:23中,耶稣在被捕前几小时对门徒说话。祂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爱祂,就会遵守祂的话(正确的教义!)。如果他们这样做,上帝就会更爱他们,并且会在他们中间安家。显然,上帝已经爱他们了。但耶稣是说,如果他们爱祂并遵守祂的话,上帝会更大程度地爱他们。 毫无疑问,这就是约翰所说的。他爱所有的信徒。但这个教会是一个顺从的教会。它的信徒坚守上帝话语的真理。他们坚持正确的教义。因此,约翰会对他们有特别的爱。 许多人表达了类似于约翰的情感。当白白恩典的信徒聚在一起时,经常听到他们说类似这样的话:“我与这些人有特殊的联系。”当人们在正确的教义中行走时,体验到了上帝的爱,这是在那些不遵守这个真理的人身边不存在的。 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目标。但真理——正确的教义——也是方程的一部分。允许人们,包括基督徒,相信错误的教义,那不是爱。当信徒相信并坚守正确的教义时,他们会更多地体验上帝希望存在于祂儿女之间的爱。

十字架上的强盗是否寻求救赎?

他对耶稣说:“耶稣啊,你进入你国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英文译本直译《路加福音》23:42-43)。 凯西给我寄来一封手写的信。关于这次交流他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深度的问题: 那个在十字架上的强盗在请求主记得他时,是否相信永恒的保障?他的确相信永恒的生命是可能的,否则他不会这样请求。他的确相信耶稣是无辜的,可能还相信更多关于祂的事情。他显然相信耶稣能够拯救他。他谦卑地承认自己的罪过。他呼求耶稣拯救他。 我支持凯西提出的那个观点,即那个在十字架上的强盗“可能还相信更多关于祂的事情”。 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强盗的请求和主的回答。 这个人说:“主啊,当进入的国里时,求你记得我。” 他显然相信以下事情: 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参见《约翰福音》20:31)。 耶稣将从死里复活并再来。 耶稣将永远掌权。 他自己将从死里复活。 他将在耶稣的国度里。 耶稣可能会在即将来临的国度里给他一些奖赏。 是的,这个人相信了永恒的保障,在他请求主在祂来到自己的国度时记得他。十字架上的强盗已经相信耶稣,获得永生。他已经知道他永远不会饥饿,永远不会口渴,永远不会灭亡,永远不会被赶出,也永远不会在属灵上死去。 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相信耶稣对永生的应许的。有可能他之前已经听过耶稣分享永生的应许。他可能听到了嘲笑耶稣的人在人群中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他要是以色列的王,现在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他。”(《马太福音》27:42)。当然,彼拉多在祂头上放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犹太人的王”。通过观察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表现,他开始相信耶稣确实是弥赛亚,并且祂保证永生给所有相信祂的人。 他并没有呼求耶稣拯救他。他知道耶稣已经拯救了他,他的请求证实了这一点。 还记得麦克阿瑟将军吗?当他被敌人逐出菲律宾时,他承诺会回来。假设有一个年轻的菲律宾人刚刚遇到他,正在帮助他逃脱。假设他说:“将军,等你回来时记得我。”他想请求将军在回来时奖赏他的服务。的确,这个年轻人没有做很多事情。他只是帮助麦克阿瑟几个小时。但他知道将军会回来,他想知道当将军回来时是否会有一些奖赏给他。 主的回答也很有启发性。这个人请求主“在未来的时候”,在“当主来到自己的国度时”记得他。然而,主没有谈论未来和国度。他谈论的是当天:“今天你要与我在乐园里。”我认为那里的重点在于“与我”这几个词。这个人会在乐园里亲近耶稣,就在当天,即日落前的星期五。 当时,乐园不是指第三层天。它是属于得救者的阴间/幽暗的一部分,亚伯拉罕也在那里(《路加福音》16:19-31),主耶稣和这个人也很快就会在那里。 事实上,他会立即与耶稣亲近,这意味着他在耶稣来到自己的国度时也会与耶稣亲近。也就是说,主可能是在说这位曾经的强盗会成为耶稣国度中的共同掌权者之一! 还记得耶稣曾说过,无论谁在人面前承认祂,祂也会在天父面前承认他(《马太福音》10:32)。保罗解释说,无论谁在承认基督的信仰中忍耐下去,将来都会与祂一同执政(《提摩太后书》2:12)。十字架上的强盗一直承认基督,直到他去世。除了百夫长之外,他是十字架旁唯一这样做的人。尽管他只承认耶稣是基督几个小时,但他忍耐了。 十字架上的强盗的教导不是关于我们仅靠信仰,不需要行为就能重生。当然,这是真的(《约翰福音》3:16;《以弗所书》2:8-9;《启示录》22:17)。但十字架上的强盗的确做了一件善工,一件非常善的工。他大胆地承认基督,并接受了另一个贼和可能还有人群中的嘲笑。十字架上的强盗的教导是,主耶稣记得我们为祂所做的事情,并将在祂再来时,为这些事情奖赏我们。 ________ 鲍勃·威尔金(Bob Wilkin)(达拉斯神学院神学硕士,博士)恩典福音派协会(Grace Evangelical Society)创始人及执行主任,聚焦恩典电台(Grace in Focus Radio)联合主持人。他同妻子莎伦(Sharon)住在德州高地村(Highland Village, TX)。鲍勃最新的书有《在一百节经文中的“单凭信心”(暂译)》(Faith Alone in One Hundred Verses)和《回转来活:悔改的力量(暂译)》(Turn and Live: The Power of Repentance)。

在麦子和稗子的比喻中谁是义人?《马太福音》13:43

昨天(7月23日),我听了一场关于《麦子和稗子的比喻》的布道,由科佩尔(Coppell)圣经团契的副牧师迈克尔·休伊特(Michael Hewett)分享。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讲道。 当迈克尔讲话时,我不禁思考《马太福音》13:43中的这个短语:“那时,义人要在他们父的国里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有耳的,就应当听!”(重点部分已标出)。 这里主的话与《但以理书》12:2-3非常相似:“ 睡在地里尘埃中的必有多人醒过来;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智慧人要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领许多人归于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重点部分已标出)。 大多数评论家理解《马太福音》13:43是指所有信徒将会有一个永恒的经历(例如,哈尔·哈勒,R.T.弗朗斯,利昂·莫里斯,克雷格·布隆伯格,R.H.伦斯基)。 但是我在想。 主一直在谈论的丰盛的永恒经历,可能是只有得胜的信徒才会经历的。可比较,《彼得前书》1:5-11;《启示录》2-3的例子。 对此解释进一步复杂化的原因是,《但以理书》12:2-3也被广泛理解为指的是所有信徒将永远发光i。然而,将所有信徒称为“智慧的人”会有些奇怪。在《旧约》和《新约》的智慧文献中,并不是所有信徒都是智慧的。信徒被呼召成为有智慧的,但这并不是保证的。 但如果我正确理解G.H.兰格(G. H. Lang)的观点,他认为《马太福音》13:43和《但以理书》12:3都指的是在未来的生活中将要统治的忠实信徒,而不是所有信徒(见《图画和寓言(Pictures and Parables)》第119和123页)。他说:“的确,每个信徒都有属灵的洞察力,并且越来越认识神,但只有那些这样做的人才应当备受尊敬,应当被视为值得受到双重尊荣的人”(第119页)。 那么,这有什么不同吗? 所有的信徒在国度中并不是都会发出相同的光(参见《路加福音》19:16-26;《哥林多前书》9:24-27;《哥林多后书》5:9-10;《加拉太书》6:7-9;《提摩太后书》2:12;4:6-8;《启示录》2:26)。由于《但以理书》12:3和《马太福音》13:43都提到最大的发光,我会说这些经文是指得胜的信徒,而不是所有信徒。 顺便说一下,在福音书中,义人这个表达通常用来指那些在他们的经历中是义的人,而不仅仅是在他们的地位上是义的人(例如,《马太福音》9:13;25:37、46;《马可福音》2:17;《路加福音》5:32;也可参阅《路加福音》1:6)。 《麦子和稗子》的比喻应该使我们活在主很快再来的光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完全分享他未来的荣耀(例如,《马太福音》16:27)。 顺便说一下,迈克尔还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即稗子是撒但的仆人,他们的工作有两个方面。他们试图阻止人们相信基督。他们想要拦阻麦子努力引导别人信主,使他们成为成熟的门徒。 作为信徒,你可以被上帝使用,不仅可以带领人们相信基督,还可以帮助他们成熟,使他们在耶稣的国度中永远发光。我们有多么美好的呼召啊。   i《但以理书》12:3的许多注释家认为这种发光是一种奖赏,但他们认为这是所有信徒都将拥有的奖赏,因为注释家认为所有信徒都是忠诚的(例如,J. Dwight Pentecost,斯蒂芬•米勒,沃伦Wiersbe,罗伯特•奇泽姆)。然而,请注意,联合圣经公会手册似乎认为《但以理书》12:3是指得胜的信徒,而不是所有信徒:“这不应该按照基督教神学来理解(即信徒是通过耶稣基督的恩典而成为义人,见《提多书》3:6-7)。相反,这是关于智慧的教师教导犹太人如何与上帝建立正确关系的问题。《英文圣经修订本(REB)》翻译为‘那些引导人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those who have guided the people in the true path)”(Peter-Contesse和Ellington,《但以理书手册(A Handbook on the Book of Daniel)》,第325页)。 _______ 鲍勃·威尔金(Bob Wilkin)(达拉斯神学院神学硕士,博士)恩典福音派协会(Grace Evangelical Society)创始人及执行主任,聚焦恩典电台(Grace in Focus Radio)联合主持人。他同妻子莎伦(Sharon)住在德州高地村(Highland Village, TX)。鲍勃最新的书有《在一百节经文中的“单凭信心”(暂译)》(Faith Alone in One Hundred Verses)和《回转来活:悔改的力量(暂译)》(Turn and […]

如果悔改是行为,并且我们得救是靠信心,而不是靠行为…?

M. E.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你可能在过去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了,但你认为悔改在信徒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我认为悔改不是救恩/称义的条件,除非有人认为这是从徒然的自力更生转向唯独信靠基督所完成的工作。但毫无疑问,尽管它不能让我们称义,悔改是正常基督徒经历的一部分,也是成圣过程的一部分。我听过各种各样的观点,想知道你的看法。我同意救恩不能失去,即使我们偶尔犯罪,尽管我们确实损害了我们的见证,冒险失去了生活的质量,如果我们不认真对待圣洁的生活,可能会失去在Bema上的奖赏。相似的问题,为什么耶稣在福音书中说要悔改和相信(对于天真的读者来说,这听起来像是永生的两个条件)? 我写了我的论文,后来又写了一本书都是关于悔改的。我认为,不仅悔改是重生的条件(它不是),而且悔改也是与神持续相交的条件(它不是),这是一个巨大的困惑。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解释: 根据《约翰一书》,与上帝保持交往的条件是继续在光中行走(《约翰一书》1:7)并继续承认我们已知的罪(《约翰一书》1:9)。信徒接受坚实的《圣经》教导,承认他已知的罪,保持与神相交。 《约翰一书》中从来没有提到悔改,因为悔改并不是与神相交的人保持与神相交的条件。 按照主的话来说,在《路加福音》15章的三个比喻中,悔改是信徒与上帝失去交往后可以恢复与祂交往的方式。浪子在离开之前,当他在遥远的国家,当他后悔并返回的时候,他都是一个儿子。他不是通过悔改成为一个儿子的。 但是在遥远的国家,浪子失去了和他父亲的交往。而一旦浪子回到父亲身边,他就重新与父亲交往了。他的父亲说:“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路加福音》15:24)。在这里,“死”和“复活”指的是失去和重新获得交往。 浪子一旦回来,就不再需要悔改了。他需要继续与父亲保持交往。 我现在会听到这个问题::“但悔改的一部分不是认罪吗?”不是的。悔改不是承认我们犯了罪。悔改不是为我们犯罪感到抱歉。悔改是转离对上帝的反抗。如果我没有反抗上帝,我就没法悔改。 假设你的儿子每天多次来找你,说:“我为我所做的事感到抱歉。对你来说我就像死一样。我转离我的罪,我想重新与你交往。你会接纳我回到交往中吗?”那会让你高兴吗?我敢打赌不会。我敢打赌你会教育你的孩子,告诉他只有在他反抗你的时候,他才会失去与你的交往。 Zane Hodges告诉我,他认为一个信徒可能会与上帝保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交往。换句话说,他认为一个信徒可能很长时间不需要悔改。我同意他的看法。 ___ 鲍勃·威尔金(Bob Wilkin)(达拉斯神学院神学硕士,博士)恩典福音派协会(Grace Evangelical Society)创始人及执行主任,聚焦恩典电台(Grace in Focus Radio)联合主持人。他同妻子莎伦(Sharon)住在德州高地村(Highland Village, TX)。鲍勃最新的书有《在一百节经文中的“单凭信心”(暂译)》(Faith Alone in One Hundred Verses)和《回转来活:悔改的力量(暂译)》(Turn and Live: The Power of Repentance)。